最近,钠又有了一个新的用途,就是作为原子反应堆中的高速增殖反应堆的冷却剂。在高速增殖反应堆中,传递到发电机的热能需要冷却,而又无法直接采用水作冷却剂(热媒质),因此常常使用钠或者钾等熔点较低的金属。但是,由于两者与水接触均会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时需要格外注意。
最近,钠又有了一个新的用途,就是作为原子反应堆中的高速增殖反应堆的冷却剂。在高速增殖反应堆中,传递到发电机的热能需要冷却,而又无法直接采用水作冷却剂(热媒质),因此常常使用钠或者钾等熔点较低的金属。但是,由于两者与水接触均会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时需要格外注意。
也就是说,涂了硒的硒鼓确实带电。对原有的复印原稿照射反射光后,相当于原稿白色部分的硒鼓就有了传导性,失去了静电,只有相当于黑色文字的部分保留了静电。黑色的调色剂喷到这里后只有文字部分被吸收,将它誊写在纸上即完成复印,这就是复印的原理。
钯是储氢能力很强的金属,甚至可以吸收相当于自己体积900倍的氢气。
在原子反应堆中也有镉活跃的身影。由于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强,所以作为中子的防御材料使用。这种防御材料能抑制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数,减缓核子连锁反应速率,可以说是原子反应堆的心脏。
火箭的推进力来自燃料爆炸性地燃烧产生的气体的膨胀力。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许多的燃料,效率不高。因此,人们想出了离子发动机。其原理是,使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高速移动,依靠它的反作用放飞火箭。 因此,宇宙飞船才会选择氙气作为离子材料。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在航行中也采用了这种引擎。
现在的1秒的定义是:铯133发射电磁波的周期的91亿9263万1770倍。因而,最精准的钟表一般使用铯的原子钟,好像30万年只有1秒的误差,这只用在大型且高价的钟上,普通的钟表一般使用的是铷钟表。
硫酸钡是一种很重的物质,比重为4.5。因此,在挖掘油井时常常使用它。也就是说,在钻孔机开的孔里注入硫酸钡悬浮液(浆液),由于被钻孔机粉碎的岩石屑比浆液轻,浮在浆液上,这样去除岩石屑比较容易。
原子反应堆是利用热中子通过分裂铀235生产能源的装置。原子反应堆中的热中子越多,反应就越激烈。如果热中子少,则很平静。因此,如果要控制原子反应堆的输出,只需控制好反应堆中的中子个数。一般把控制中子数的材料称为控制棒。
氡有放射性,它的半衰期只有3天左右。但是,氡不会绝迹,地下室常常就有氡。因为氡是一种能持续生产的元素,就是说,86Rn(氡)是由于88Ra(镭)的α衰变生成的。而88Ra是90Th(钍)的α衰变,90Th又是92U(铀)的α衰变生成的。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在地壳中进行的。正因为这样,氦α粒子虽然是气体,却存在于地下。同样如此,氡也存在于地下。
当中子撞击235U时,原子核裂变放出能量和n个中子。这些中子在与其他的235U撞击后又发生核裂变,再次产生中子,总的中子数就变成了n×n个。如此周而复始,反应规模就呈现指数函数的增大。这种反应称为分支连锁反应。原子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比铀(U)的原子序数大的元素统称为超铀元素。因而,镎可以说是超铀元素的第一棒。为什么铀成了标准呢?因为铀之前的元素,除了例外的元素(如锝(Tc))以外全部都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元素,比铀大的元素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须人工合成制造。也就是说,超铀元素即人工元素。
锎是强大的中子制造源。因此,原子反应堆启动时常常使用它作为中子线的源头。因而,市场上并没有出售,这也意味着定价销售。价格大约1g为1000亿日元。
镄的名字来源于物理学家恩利考·费米。费米是意大利籍的科学家。他通过对天然元素照射中子,合成了四十多种人造放射性同位素,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938年颁给他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他到美国避难之后就埋头研究原子核反应了。核裂变反应的发现,1942年建成了原子反应堆,都是他的功绩。 费米和爱因斯坦一起参与了提议曼哈顿计划,开启了开发制造原子弹的先河。但是,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