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是经由热核反应而产生能量的。能量释放的同时,也会形成新的物质(元素)。总体来说,这是一些不断地由“轻”元素合成为“重”元素(见图1.3)的过程。这些过程发生在恒星体的内部,合成出的“最重”的元素是铁(相对原子质量52)和镍(相对原子质量56)。比它们更重的元素,由于合成时需要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所以只能在恒星的爆炸过程中合成产生,比如新星和超新星爆炸时就会产生金、铂等重元素,还有就是中子、质子数较多的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钴,等等。
恒星是经由热核反应而产生能量的。能量释放的同时,也会形成新的物质(元素)。总体来说,这是一些不断地由“轻”元素合成为“重”元素(见图1.3)的过程。这些过程发生在恒星体的内部,合成出的“最重”的元素是铁(相对原子质量52)和镍(相对原子质量56)。比它们更重的元素,由于合成时需要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所以只能在恒星的爆炸过程中合成产生,比如新星和超新星爆炸时就会产生金、铂等重元素,还有就是中子、质子数较多的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钴,等等。
恒星的演化过程和它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也就是死亡阶段。一般认为,恒星的一生会经历四个典型的过程: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和晚期阶段。
而由于碰撞速度极快,压力极大,产生的温度也很高,所以才形成了原有的地球核心变为液态物质围绕Theia星形成的固态内核分布的状态。当然,这些还只是推测。可是,巨大的地球磁场的产生却是来源于地球内外核心的相互耦合作用的。
我们知道金星和天王星都是“躺着”绕太阳公转的,其原因就是它们身边没有足够的天体(卫星)引力的“牵引”,以抵消其他大行星对它们自转轴的引力。
我们的月亮相对地球来说足够大,完全可以抵消其他大行星对地球赤道处物质的引力所可能产生的地轴偏转。但是,由于太阳和木星有着太大的质量,地轴在它们的引力下还是会出现摆动,而月球和地球一起构成了很稳定的地月系体系,这就使得地球自转轴的摆动幅度很小(只有1.3°的摆幅)。
次生大气笼罩地表的时期大体在距今45亿年前到20亿年前之间。一般认为地球上的细菌和藻类最早出现在35亿年前。
从中间层顶到距地面800km高度为电离层。电离层的特征是:①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据探测,在距地面300km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由于所有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的大气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其增温。
是的。从全球尺度来看,火山排放的二氧化碳还不及人类活动排放量的1%。因此,它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贡献很小。另外,火山排放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碳循环的一部分,工业革命之前的几千年中已达到了近乎平衡的状态。
最近,火山专家用美国地质勘探数据进行的估算表明,全球火山爆发每年向大气排入的二氧化碳为1.5×108t。而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仅化石燃料燃烧一项就超过2.2×1010t,另外由森林砍伐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约6.0×109t,是火山排放的100多倍。西西里的埃特纳火山是全球最大的火山二氧化碳喷发器,据估计每年排入大气2.5×107t二氧化碳。圣·海伦火山几十年前的爆发之后,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不到2.0×106t。
最早的人类诞生于东非的大裂谷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先向北走到埃及尼罗河的入海口,再沿着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的边缘向东走,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休息了一会儿,爬过青藏高原就到长江和黄河边了;如此世界四大文明就产生了,他们也就有了共同的祖先。
当我们观察地图时,看到了一个偶然的、必然的,又十分有趣的现象:人类公认的四大古文明都诞生在北半球,沿着北纬30°线,呈一字型东西横列在欧亚大陆中间(见图5.2)。更巧合的是每个文明都由两条河流所环抱;或者说,每个文明都是在两条河流的共同孕育下产生的。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