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类固醇生化合成反应的最初步骤,都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但是反应的最后一步则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由于类固醇的合成需要氧气,而这又和线粒体有关,因此,类固醇的合成可能是源自于嗜氧细菌和它不甚情愿的宿主之间的掠食者和猎物间的关系。

减数分裂以及它的互补作用、受精作用,大约是12亿年前由原生生物进化出来。将受精作用与胚胎形成产生连结,则大约可追溯到约7亿年前的动物身上。而受精作用与生殖行为,彼此间产生紧密连结的关系,则源自于2.25亿年前的哺乳类。

地球上第一种脊椎动物,大概是5.1亿年前从无脊椎动物的蝌蚪状幼虫进化出来的。这种体形相对较大的怪物,具有磷酸钙质的背脊骨,以及保护精密神经系统的脑壳。

肺进化自游泳气囊,而其进化来源却是肠子的膨胀处。今天鱼类用来在水中上浮下沉的鱼鳔,是一种改造过的原始鱼类肠袋,这种袋子在早期鱼类搁浅在泥巴地或干地时,借来用作氧气的充填装置。当澳洲及非洲的湖泊和河流开始发生季节性干涸时,肺鱼的脑组织便产生一种能降低它生理活性的物质,使它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就在其他鱼类一一在泥泞的河床中死去时,肺鱼目(Dipnoi)物种则如往常一样,仍能活到下一季。

然而,进化上的退化现象,不一定指盲肠或尾骨之类的生理构造,它们也可能是某些作用(process)。例如,所有的婴儿在刚出生时,他们的小手指很自然地都会握住大人伸过来的指头,并且握成一个小拳头。这种全世界皆然的握拳反应,是遗传自古代的灵长类。这是它们为了防止自己落地,习惯抓住母兽的皮毛或树枝的动作。同样,一个昏昏欲睡的人,常被突如其来的“坠落感”所惊醒,也可以归咎到树栖生活的心理反应,因为,在树上睡觉是件危险的事。

目前已知的史前人类,有三种被归纳进人属,就进化顺序而言,他们分别是巧人(H.habilis)、直立猿人(H.erectus)以及智人(H. sapiens)的另一个早期亚种。巧人是人类的原始人种,他们很明显已开始使用简单的削切石器;直立猿人则可能最先使用火;智人则是我们这支人种,但早期的智人至少可以再区分成两个亚种,尼安德特人和我们现今这种智人。大部分的人类学家都同意,除了我们这支智人之外,其他的人属物种都已经灭绝了。[3]